1.五行是怎样说明五脏传变的?
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,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,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,他脏之病也可以传至本脏。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就称为传变,它可以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。
相生关系的传变,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而。
(1) 母病及子,是指疾病的传变,从母脏传及子脏。如肾屈水,肝屈木,水能生木,故肾为母脏,肝为子脏,肾病及肝,即母病及子。
(2) 子病犯母,又称“子盗母气'。子病犯母系病邪从子脏传来,侵入属母之脏,即先有子脏的病变,后有母脏的病变。心屈火,肝属木,木能生火。肝为母,心为子 其病由心及肝,由子传母,病情较重。
相克关系传变:包括”相乘”和“反侮“两个方面。
(1)相乘:是相克太过为病,如木旺乘土,又称木横克土。木旺乘土,即肝木克伐脾胃,先有肝的病变,后有脾(胃)的病变。肝屈木,脾(胃)屈土,木能克土,木气有余,相克太过,其病由肝传脾(胃)。病邪从相克方面传来,侵犯被克脏器。
(2)相侮:又称反侮,是反克为害,如木火刑金,由于肝火偏旺,影响肺气清肃。肝病在先,肺病在后。肝屈木,肺属金,金能克木,今肝木太过,反侮肺金,其病由肝传肺。病邪从被克脏器传来,此属相侮规律传变。
2.怎样应用五行学说控制疾病的传变?
五脏间的传变具有一定的规律,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控制疾病的走向,将疾病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点。治疗的时候依据传变规律,在对生病的脏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要顾及其他相关脏腑,防止传变的发生。例如,肝屈木,当肝生病的时候,由于木克土,病情很容易向脾土传变,治疗的时候就要兼顾脾胃,适当的补益脾胃,使脾胃之气健 运,则肝病难以传变至脾。这就是《金匮要略》中所说的: “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。"
3.五行学说与发病的季节性打什么关系?
五行与春、夏、长夏、秋、冬五时相对应。春夏秋冬是我们所熟悉的四季,长夏是指夏季和秋季之间的季节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秋老虎“长夏热不及夏季,但是较夏季更加潮湿,与五行中的土和五脏中的脾相对应。
五行代表着五脏的属性,同时五时揭示了五脏常发病的季节,这样就使五脏发病与季节之间可以用五行学说来解释。一般来说,五脏容易在其五行所主的季节受邪发病,也就是春天多是与肝脏相关的疾病,夏天多是与心脏相关的疾病,长夏多是与脾脏相关的疾病,秋天多是与肺相关的疾病,而冬天多是与肾相关的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