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圈
当前位置:大道家园国学网>道家 >行气玉佩铭
行气玉佩铭

行气玉佩铭

中国古代经典 著2024-10-03更新

行气玉佩铭行气,深则蓄,蓄则伸,伸则下,下则定,定则固,固则萌,萌则长,长则退,退则天。天几舂在上,地几舂在下。顺则生,逆则死。注:此篇仅四十五字,诸君莫等闲视之。以下文字为市面上常见释义,请诸君看时,有自己的思考,凡事正反面辩证来看。铭文释义《行气玉佩铭》是我国较早的健身文献,因为它简单扼要,含义

  • 原文版
行气玉佩铭

行气,深则蓄,蓄则伸,伸则下,下则定,定则固,固则萌,萌则长,长则退,退则天。

天几舂在上,地几舂在下。

顺则生,逆则死。

注:此篇仅四十五字,诸君莫等闲视之。以下文字为市面上常见释义,请诸君看时,有自己的思考,凡事正反面辩证来看。

image.png

铭文释义

《行气玉佩铭》是我国较早的健身文献,因为它简单扼要,含义深大,所以造就很多名家的翻译。一直来它被气功界认为是周天情景的描述,不过如果有周天经验的人看这篇短文,是感觉不到是小周天甚或大周天的景象来的。那么它又怎么会在气功界里形成那样的观念呢?事情的原因出在郭沫若对它的白话翻译。

“行气,深则蓄,蓄则伸,伸则下,下则定,定则固,固则萌,萌则长,长则退,退则天。天几舂在上;地几舂在下。顺则生;逆则死。”

郭沫若《奴隶制时代》释其文为:“这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。吸气深入则多其量,使它往下伸,往下伸则定而固;然后呼出,如草木之萌芽,往上长,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,退到绝顶。这样天机便朝上动,地机便朝下动。顺此行之则生,逆此行之则死。”

郭老翻译的这段话意思是把气吸入肚里头,然后呼出。这与实际意思不是相差甚远问题,是大相径庭、南辕北辙哦。把气吸入呼出这浅显的生理状况也不会刻在玉佩上,因为在战国时期的玉是只有贵族才能用。虽然玉佩的玉质差些,但打磨得非常光滑,刻工也很精湛,必为当时名匠之作。没有深邃的内涵玉佩主不会花那么大的代价去做它的。战国时纸张还没有发明出来,写字要写在竹板上或绢丝里,所以惜字如金。能够刻在玉器上的文章,肯定隐含很高深的机理的。气功界也认识到这点,所以气功界的解释更深一层。但是气功界只是顺着郭老翻译的这个意思去引申出是小周天情景,因为一呼一吸就象走了一个小周天,有些气功功法也是这样理解气走小周天景状。吸气,气从小腹延督脉达头顶,呼气,气从头顶延任脉到小腹。这是意行小周天了,也就是意想象出的小周天,是从丹道里的武火修炼推论出来的。里的文字怎么去牵强附会也说不通是走小周天的状况。

image.png


气功释义

华夏智能气功创始人庞明的解释:练气功是改善、促进、增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状态,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(各种特异功能也是在此基础上,通过一定的锻炼而产生的)。练气功的入门方法很多,其中比较稳妥的方法之一,是从中宫入手。《行气玉佩铭》所载方法(行气),开始意念集中于中焦——中脘部。中焦是气血生发之所,通过细而深长的呼吸运动,可以激发中焦的功能,如是气血的生发必然旺盛,中焦产生了热感,说明真气已温煦充沛于中焦,这就为练气功奠定了气血的基础。尔后,呼吸运动逐渐加深,热感也逐步下降,延伸到下焦。下焦是真气发生之所,不仅供给、调剂真气的运行,而且对真气有翕摄作用(深则蓄.蓄则伸.伸则下)。此段时间,意念集中于丹田、气海处。该处是“五脏六腑之本,十二经之根,呼吸之门”(难经)。神定于此则精不摇而固,精固则化生真气使之日充,于是小腹部热感逐渐形成热气团,气团日益增大,内压亦日趋增长(下则定.定则固.固同萌.萌则长)。气团增长到一定程度就自然沿任脉下行,冲开阴蹻库——会阴穴,而后退行督脉,撞开三关,上达于脑(长则退.退则天)。如是则精化气,气化神,神位于上元脑海,主宰一身之生生化化。而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,则“味归形,形归气,气归精”,精存于下焦而为生身之本,这一规律顺之可以长生,逆之则中寿而死(天几舂在上.地几舂在下.顺则生.逆则死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