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圈
当前位置:大道家园国学网>儒家 >春秋繁露

《春秋繁露》·16章·符瑞

西汉 董仲舒 著 2024-08-04

【本篇题解】本篇文字似有残缺,主要论述孔子为素王(指孔子有王者之德而无王者之位)之义,把西狩获麟作为孔子受命的征兆,假托《春秋》以明改制之义。 汉代纬书之学大兴,实即根源于此。

有非力之所能致而自至者,西狩获麟,受命之符是(1)也。然后托乎《春秋》正(2)不正之间,而明改制之义。一统乎天子,而加忧于天下之忧也,务除天下所患。而欲以上通五,帝下极(3)三王,以通百王之道,而随天之终始,博得失之效,而改命象之为,极理以尽情性之宜,则天容(4)遂(5)矣。百官同望异路,一之者在主,率之者在相。

【注释】(1)西狩获麟,受命之符是也:指叔孙氏去西部打猎获得麒麟,儒者认为这是上天受命于孔子写作《春秋》的标志。(2)正:指名分端正。(3)极:同“及”,达到。(4)天容:天的面目。容:面目。(5)遂:显现。

【译文】有不是力量所能达到而自己就达到的事,叔孙氏到西部狩猎,捕获一只麒麟,这是孔夫子察受天命撰写《春秋》的征象。孔子此后寄托在《春秋》的名分端正与不端正之类的治世之道,表明改革制度的道理。万事统管在天子手中,对天下的忧患就更加忧虑,一定要铲除天下的忧患。而想要往上与五帝相通,往下通达及三王,贯通所有君王的治国方略,随顺上天的意志,铲除忧患,拨乱反正,扩大得失的效验,考察天命征象的表现,用至深的天理恰当地表达清楚人的本性,上天的面目也就显现。各个官吏同时望看许多不同的道路,统一他们的是君主,率领他们行路的在相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