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篇题解】“五行”(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)本指自然界的物质基础。董仲舒提出五行相生,并与四季相配。由此转化为五种“德行”,即所谓“五行者,五行也”,后之“五行”即指“五德”、“五常”。并且,在五行当中又特别推崇土德:“五行莫贵于土。”所以,董仲舒强调忠臣孝子应该取法土德,并由此说明了“孝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。
河间献王问温城(1)董君曰:“《孝经》曰:‘夫孝,天之经,地之义。’何谓也?”对曰:“天有五行,木火土金水是也。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。水为冬,金为秋,土为季夏,火为夏,木为春。春主生,夏主长,季夏主养,秋主收,冬主藏。藏,冬之所成也。是故父之所生,其子长之;父之所长,其子养之;父之所养,其子成之。诸父所为,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(2),不敢不致如父之意,尽为人之道也。故五行者,五行也。由此观之,父授之,子受之,乃天之道也。故曰:夫孝者,天之经也。此之谓也。”(1)温城:据清人苏舆考证,温城当为脩市城。(2)奉承:奉命承接下来。续行:继续实行,继续去做。
【译文】河间献王询问温城董君说:“《孝经》上说:‘孝是上天的根本,是大地的准则。’说的是什么意思?”回答说:“上天有五行,木火土金水就是。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。水代表冬季,金代表秋季,土代表夏之末,火代表夏季,木代表春季。春季主生出,夏季主成长,夏末主养成,秋季主收获,冬季主收藏。贮藏是冬季所要完成的工作。所以父亲所生出的东西,他的孩子使之长成;父亲所长成的东西,他的孩子就养成它;父亲所养成的东西,他的孩子就完成它。凡是父亲所做的,他的孩子全接续下来继续去做,不敢不让父亲的意愿实现,表达做人的原则。所以五行是五种品行。由此看来,父亲传授,孩子接受,本是上天的原则。所以:说孝是上天的标准。说的是这个意思。
王曰:“善哉。天经既得闻之矣,愿闻地之义。’”对曰:“地出云为雨,起气为风。风雨者,地之所为。地不敢有其功名,必上之于天。命若从天气者(3),故曰天风天雨也,莫曰地风地雨也。劳勤在地,名一归于天,非至有义,其孰能行此?故下事上,如地事天也,可谓大忠矣。土者,火之子也。五行莫贵于土。土之于四时无所命者(4),不与火分功名。木名春,火名夏,金名秋,水名冬。忠臣之义,孝子之行,取之土。土者,五行最贵者也,其义不可以加矣。五声(5)莫贵于宫,五味莫美于甘,五色莫盛于黄,此谓孝者地之义也”。王曰:“善哉!”(3)命若从天气者:“命”字应移至下句“故”字之下。“气”字应作“下”字。两句当为“若从天下者,故命曰天风天雨也”。(4)土之于四时无所命者:因土在四时中居中央,不像金木水火那样,分别代表秋、春、冬、夏,所以说无所命者。(5)五声:指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这五种音是乐律中的音阶。宫为五音之首,故为万音之主。
【译文】天子说:“好呵!上天的原则已经听说过了,希望听一听大地的准则”。董君回答说:“大地生出云彩造出雨水,生出气来变成风。风雨,是大地生出的。大地不敢占有这个功劳和名声,一定往上归给上天。如从天上往下来的,都命名为天刮风天下雨。不说地刮风地下雨。辛勤劳苦汇集在大地身上,名声一律归给上天,不是非常有义,谁能做到这样?所以在下面的服侍在上面的,如同大地服侍上天,可以说是最大的忠诚。土是火的孩子。五行当中没有什么比土更可贵的。土在四季当中没有命名的对象,不和火分得功绩和名声。木称名春季,火称名夏季,金称名秋季,水称名冬季。忠臣的道义,孝子的行为,都由土取得。土,是五行中最可贵的,它的义不能再增加了。五声中没有比宫更可贵的,五味中没有比甘甜更美好,五色中没有比黄色更兴盛,这说明孝是大地的义。”河问献王说:“好哇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