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篇题解】本篇通过对天人之间的比附,申述了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的理论,提出君主在施政时应该尚德缓刑、喜怒必合于义以与天道相应的观点。用阴阳之气的变化来讲政治,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新儒家的说法。阴阳与四季的关系,春为少阳,夏为太阳,秋为少阴,冬为太阴。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。阳为德,阴为刑,春夏生长为德,秋冬严杀为刑。大阴、冬季,万物都枯萎,这时是“空”,天入冬为杀。这叫“大阴用于空”。丧也是空,所以“太阴用于丧”,杀的成分就减少了。
天地之常,一阴一阳。阳者天之德也,阴者,天之刑也。迹阴阳终岁之行,以观天之所亲而任。成天之功,犹谓之空(1),空者之实也。故清溧(2)之于岁也,若酸咸之于味也,仅有而已矣。圣人之治,亦从而然。天之少阴用于(3)功,太阴用于空。人之少阴用于严,而太阴用于丧。丧亦空,空亦丧也。是故天之道以三时成生,以一时丧死。死之者,谓百物枯落也;丧之者,谓阴气悲衰也。天亦有喜怒之气、哀乐之心,与人相副。以类合之,天人一也。春,喜气也,故;生秋,怒气也,故杀;夏,乐气也,故养;冬,哀气也,故。藏四者天人同有之。有其理而一用之。与天同者大治,与天异者大乱。故为人主之道,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,使喜怒必当义而出,如寒暑之必当其时(4)乃发也。使德之厚于刑也,如阳之多于阴也。是故天之行阴气也,少取以成秋,其余以归之冬。圣人之行阴气也,少取以立严,其余以归之丧。丧亦人之冬气,故人之太阴,不用于刑而用于丧,天之太阴,不用于物而用于空。空亦为丧,丧亦为空,其实一,也皆丧死亡之心也。
【注释】(1)犹谓之空:还要居处空虚之处。阴气居空是为了辅助阳气完成终岁,所以名为空,实际为实,下句“空者之实”即此意。(2)清溧(lì):指阴阳。(3)天之少阴用于功:意指上天的秋季用在植物成熟之上。少阴:指秋季。:功指秋熟。(4)当其时:正当其时。当:正值、正当。
【译文】天地的运行规律,是一阴一阳。阳气是上天的恩德,阴气是上天的刑罚。以阴阳二气整年运行作为踪迹,来观察上天所亲近和任用。阴气为成就上天的功绩,还要居处在空虚,这是空虚的实质。清溧之对于年岁,如同酸咸之对于味道,只是有一点点就可以了。圣人治理社会,也从此例就是了。上天的少阴用在功绩之上,太阴用在空虚之上。人类的少阴用在严厉上,而太阴用在忧丧上。忧丧就是空虚,空虚就是忧丧。所以上天的原则,是以三季组成生长期,以一个季节丧死。死亡,叫做百物枯竭衰落;忧丧,叫做阴气悲哀。上天也有高兴发怒的现象、悲哀快乐的心情,和人相一致。用类别关系符合它们,上天和人是一致的。春季是喜气,所以主生长;秋季是怒气,所以主衰退;夏季是乐气,所以主养成;冬季是哀气,所以主贮藏。这四种,天和人都同样具有。有共同的道理原则并一样利用它们。和上天相同就天下太平,和上天不同就天下大乱。所以君主的治国方法,没有比选取自己和上天相同的道理并利用它更聪明的,使喜怒务必符合规律才可发出,如同寒暑一定正符合它的季节才出现。使德多于刑罚,如同阳气比阴气多。所以上天运行阴气,取来少部分以成就秋季,其余将其归入冬季。圣人运行阴气,取来少部分确立威严,其余将其归入悲丧衰落。忧丧也是人的冬天之气,所以圣人运用太阴,不用在刑罚上,而用在忧丧,上上天运用太阴,不用在实物上,而用在空虚上。空虚是忧,丧忧丧也就是空虚,其实质是相同的,全是忧丧、死去、没有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