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圈
当前位置:大道家园国学网>道教论集 >道教类书

《道教类书》·道典论

古代经典 佚名 著 2024-10-31

经名:道典论。四卷。不著撰人。底本出处:《正统道藏》太平部。参校版本:敦煌等本:一、S.3547,二、P.2920(简称敦煌本)。

目录

卷一

太君

大神

飞天

童子

大士

卷二

道士

先生

上人

至学

贫道

宗匠

弟子

尸解

主者

卷三

诽谤

毁辱

攻击

耽酒

放荡

不慈

不孝

三障

三畏

三毒

四病

五欲

五浊

七伤

八难

七患

五败

田猎

渔捕

苦酷

淫祀

谋逆

承食

卷四

妙瑞

灾异

怪妖

梦相

真人

吉兆

凶征

服饵

导引

胎息

云牙

服黄气

服王气

服六戊

服三光

丹品

丹名

2-道典论卷之一

道典论卷之一

太君

紫虚三元紫精君#1,形长九千万丈。春三月,头建九元飞晨缨冠,衣丹锦飞裙,佩九天龙文虎书,带日精育延之剑,足立五色莲华,头圆七宝之光#2。夏三月,则变形为童子,颓云角髻,衣五色彩衣,手执华旛#3,光明焕烂,照明上清。秋三月,则变形为龙头蛇躯#4,青黄焕烂,光耀玉虚。冬三月则变形为紫青白三色之光,沌沌如月之晖。

真阳元老玄一君,形长五千万丈。夏三月,头建宝晨通精玉冠#5,衣九色云文锦袍,佩太上命神之章龙景丹文,常立紫云之上,坐则七色莲华,光明焕烂#6。秋三月,则变形为婴儿,坐紫虚之中,头戴五色华盖,手把五芝华幡。冬三月则变形为月光,青色郁郁,在紫云之中、青华之上,光明流照,洞映上清。春三月,则变形为青绿玄三色之光,混沌相缠,如云之交,郁勃上清之中。

太微天帝君,形长三千万丈。秋三月,头建九元飞缨冠#7,衣七色凤云之袍,带夜光宝章交灵素绶#8,常立五色师子上,身生三十二色宝光,在上清之上。冬三月,则变形为无量真仙#9,身负金光,照明十方,立九色之华上,手执金铃。春三月,则化形为日光,紫芒焕烂,在玉虚之上,照明十方。夏三月,则变形为白苍绿三色之光,更相缠绕,如云之沓。

青灵阳安君,形长五千万丈。冬三月,头建三精芙蓉晨冠,衣云文丹锦飞裘,足履九色师子,佩流金火铃,交带七元,身生七变之光,炜晔玉清之上。春三月,则变形为老公,头戴飞龙,口衔月身,衣羽衣,手持紫绶,在丹霞之上,昭明玉清。夏三月,则变形为虎头人身,五色斑斓,光照十方。秋三月,则变形为黄绿紫三色之光,混沌上

清,如日之晕。

上元太素三元君,形长三千万丈#10。春三月,头建宝玄扶晨羽冠#11服紫炁浮云锦帔、九色龙锦羽裙,腰带流金火铃虎符龙书#12,坐於太虚之中#13,膝下常有丹绿青三色之云,光明炜晔,照玄十方。夏三月,则变形为一躯三头,戴七称宝冠,身服三素飞云锦衣,立九色凤凰之上,照明十方。秋三月,则变形为七曜,华精玉光,炜哗紫云之上#14光色郁郁,如日之晖。冬三月,则变身为青紫白三色之光,蓊蓊勃勃,如金之精。

高上太素君,形长三千万丈。夏三月,头建紫元宝冠,衣丹锦七色之襡,佩豁落七曜元章,带三宝招仙之策、常立五色莲华上,光明焕照。秋三月,变形为龙头人身,五色斑斓,光明流曜,映照十方。冬三月,则变形为三目之神#15,光色沌沌,照明上清。春三月,则变形为苍白二色之光#16,奕奕在元炁之中,紫霄之上。

上清紫精三素君,形长七千万丈。秋三月,头建通精晨冠,衣五色斑文虎衣,佩交灵素绶,带招仙之剑,常立九色师子之上#17,项生圆光,照明上清。冬三月,变形为凤头人身,衣苍碧紫三色羽衣,光明流焕上清之中。春三月,则变形为人头龙身,文彩焕曜,照明上清。夏三月,则变形为黑黄二色之光,混沌相缠,如云之升。

皇清洞真君,形长五千万丈。冬三月,头建三梁玉晨之冠,衣七色虎文之裘#18带流金火铃七色杖旛,常立三素飞云之上,光明炜灿玉虚之内。春三月则变形,头建黄巾,衣三十二条法衣,手执华旛,在紫云之上。夏三月,则变形,冥目内视,头戴华盖,足立莲华。秋三月,则变形为黄白二色之光,明流焕曜#19在太空之中,照明十天。

皇上四老道君#20形长七千万丈。春三月,头建元真七宝玉冠,衣凤文斑裘,佩豁落流铃,带招真之策,常立九色师子,十二华光,在上清之上。夏三月,则变形为小儿,衣五彩之衣,口衔七星,立白云之上。秋三月,则变形为人头蛇身,五色斑斓在玉虚之上。冬三月,则变形为青赤白三色之云,更相缠绕,在玄虚之中#21。

玉晨太上大道君,形长九千万丈。秋三月,头建百变神光玉冠,披飞森霜珠之袍、七色虎衣,佩九色离罗之章,带晨光月明之铃,常坐七色之云,光明流曜上清之中。冬三月,则变形,头戴七光圆轮#22,身着三十二色法衣#23,足立九色师子之上,光明炜烨,在上清之上、太微之中。春三月,则变形为老子,头建角巾,身着虎文之衣,手执金符,在五芝华上。夏三月,变形为紫黄二色#24,光明奕奕,更相缠绕,在紫虚之中。

中央黄老君,形长三千万丈。夏三月,头建宝琅晨冠,衣九色云文裘,带交灵紫绶,十二华光,常立五色师子之上,光明流曜上清之中。秋三月,则变形为玉童,头戴七精之华冠,衣飞天羽衣,手执华旛。冬三月,则变形为真仙#25,通身黄金之色,衣七色衣,项负圆轮#26,足履莲华之上,光明流焕。春三月,则变形为紫绿青三色之光,更相缠绕,在玉虚之上。

太极大道无景君,形长三千万丈。秋三月,头建晨缨宝冠,衣无缝九色章衣,佩神虎上符,带宝仙之剑,项负流金之光,昭明七十四方,常立玄龟之上。冬三月,则变形为虎头龙身,五色文彩,明彻上清。春三月,则变形为老子,散发至腰,衣飞青羽衣,立紫云之上。夏三月,则变形为赤青二色之光,更相缠绕,在紫虚之上。

太清大道君,形长九千万丈。冬三月,头建九元通天之冠,衣九色龙衣,佩三炁中章,带交灵素绶,足立三素之云,光明焕曜,在上清之上。春三月,则变形为三头之凤,口衔素绶,一身有九色之羽,文彩焕烂,洞映上清。夏三月,则变形为三色之圆光,色赤纯纯,如车之轮,光明洞曜,在太清之上。秋三月,则变形为紫白黄三色之光,光明焕烂,洞昭上清。

皇初紫元君,形长九千万丈。春三月,头建紫元宝琅神冠,衣三色虎文之裘,佩素灵之绶,足立三素之云,光明映照,洞观十方,在上清之上、八微之内。夏三月,则变形为真仙,通身金色,项负圆轮,文彩焕烂,光明奕奕,照映十方。秋三月,则变形为三色童子,衣五彩之衣,手把华旛,奕奕焕烂,照明上清。冬三月,则变形为苍碧紫三色之光,光明焕照,映朗上清。

无英中真上老君,形长七千万丈。夏三月,头建通天宝冠,衣七色斑文之衣,佩灵飞紫绶,带通真之剑,立九色师子之上,光明洞照,焕赫上清。秋三月,则变身为老公,头戴黄巾,衣黄缁之袍,手把金杖,立莲花之上,光明照映十方。冬三月,则变形为三日之光,光明奕奕,照映十天,三炁混合,如鸡子之黄。春三月,则变身为紫苍白三色之光,光明焕照,映彻九天。

《九真中经》云:中央黄老君者,太上太微天帝君之弟子也。以清虚上皇二年混尔始生,日晖重曜,连光映灵,五云翳盖,庆烟玄停。年七岁焉,仍自长生之要,天仙之法,乃眇纶上思,钦纳玄真,萧条灵想,心栖神源,广体八绝,握空投金,解脱於文蔚之罗,披素於空任之肆,目豁玄元之户,手披万寝之庭,尔乃天韵妙蔼,宿会玄感。於是太上以帝君九真之经、八道秘言之章,施修道成,受书为太极真人。

《紫书金根经》云:青要帝君者,九阳元皇玉帝弟子。以中皇元年岁在东维天始告晖君,育於玄丘玉国无崖之天琼琳七宝之下,溟蒙九域之滨,法化应图,三旦启晨,仍有九龙翼君侧,七色琼凤荫君身,神麟合芝以玄明,天女吐精以灌真,玉童掷华以却秽,神妃散香以攘尘。含漱胎息,法秀自然,年冠二六,面发金容,体生灵符,言钧金章,七十二色,洞映玉形,三晨缠络,六炁齐轮,玄灵紫盖,生乎房飞精流光照其庭含真独秀熙颐灵吗容序顺化,随运沉浮,栖心明霞之境,遨浪玉国之墟,执抗元皇之策,落景九域之丘,逍遥流眄。遂经累劫,方还清斋云房之间,以紫云为屋,青霞为城,黄金为殿,白玉为床,五炁交结,台高连层,玉陛文阶,凤阙四张,金童侍侧,玉华执巾,天仙罗卫五千余人,备天之兽#27,羽骑如鳞,龙虎辟邪,偶偶双蹲,玄炁九会,灵风扬烟,芳香激无虚生琼宫,流精玉光,洞映八天#28。青要是紫清帝君之别号,受元皇玉帝紫书妙诀,皆众经之要秘,九天之上书,八会之隐文也。玉帝命高上直真总仙君断集宝目,合为众誉经,以紫笔缮文,金简为篇,皆出上皇玄古之道,高圣所撰,集以成卷,传於青要帝君。

《紫度炎光经》云:太微天帝君,生乎始青之端,元曜灵之胤,玄炁未凝之始,结流芳之冑法形焉,连光映灵,紫云曜电,玄烟掩蔼,丹晖缠络,妙觉潜启,仍采纳上契,条畅纯和,吐纳冥津,遂降虚生之胎,哺兼洪泉曲芝#29,结形之始,仍学招真之道,遐思远览,潜想内瞻,坐观无崖,洞存幽虚。年始三岁焉,中方审正,真神披朗,逆知未然,究览极天之境,无幽不鉴,无上不睹,无下不窥也#30。年行二七,金容内发,玉华外映,洞慧神聪#31,朗睹虚玄,偏堂帝号#32,其任乎澄流九霄之霞,飞眺洞清之源,明机览於极玄,领综运乎亿津,积感加于冥会,妙感发於自然,遂受太帝之号,积感所降,岂生便任乎?

《三华宝曜内员上经》云#33:南极总司定录上真禁君,以始皇元年岁在壬午七月七日中时#34,於上上禅善无量

寿天玉国七宝洞虚凤京紫台琼琳之下#35,稽首玉轩,请问玉帝虚皇天尊,天胤皇基,名题帝篇,位登上司,总监万仙,而未获启授度命之方,愿赐宝诀,以度后贤。於是,虚皇道君告南极总司上真禁君曰:金房度命回年之诀,秘在九天之上、大有之宫、金台玉室九曲之房,此道玄微,非中真所参得行此法,与九炁同根,齐光三景,天地长存,修之万遍,位加仙卿,乘烟驾虚,上造帝皇,今以相告,顺而行焉。

《高上元始玉皇谱录经》具出八百道君,名讳,今所不录也。

大神

《太上太真科经》云:太空太虚,太元,无始无初,有一大神体无而有,有智有灵,灵智慧解,洞照群生,群生有感,太神降应,应为感主,号曰太神。

《老君经诫》云:神人者,体道洞灵,变化应因,无形而形,乍亡乍存,散则为炁,聚即为人,往来无门,出入无

间,升天降地,经营六合之中,有道之所则为人征,不行自至,不呼而应,施玄功阴泽深化阴,名不可名,故谓神人。

《太上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》云:中有度人不死之神,中有度世司马大神,中有南上度厄尊神,长生度世无量大神。

飞天

《明真科经》云:天尊於是命召十方飞天神人,披长夜之府,九幽玉匮,出明真科律,以度童子。

《太上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》云:今日校录诸天临轩,今释今日者,总指三元八节斋直之晨,则十方飞天、一切大圣同会玉京,校定录籍,天尊尔日大庆临轩。东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,无量度人。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,无量度人。西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,无量度人。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,无量度人。东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,无量度人。东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,无量度人。西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,无量度人。西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,无量度人。上方无极飞

天神王长生大圣,无量度人。下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,无量度人。十方至真飞天神王长生度世无量,大神并乘飞云,丹舆绿辇,亿乘万骑,浮空而来。

童子

《灵宝五炼生尸经》云:天尊时於长乐舍香林园中,教化七千二百四十童子,法事粗悉,上智童子上白天尊:今既开宥,一切普新,皇道既畅,泽被十方,伏愿天尊既垂大慈,愿卒皇恩。於是天尊普命诸天上帝,今当更为上智童子开诸法门。

《紫度炎光经》云:东方青光童子,名青上玉,字飞正,身作碧霞之色,流光焕照。南方赤光童子,名丹晖,字玄纪,身作赤霞之色,流光镜於南方。西方白光童子,名浩华,字回神子,身作素霞之色,流光焕照。北方黑光童子,名玄明上,字太阴文,身作皂霞之色,流光洞照,焕於北方。中央黄光童子,名执忠,字黄录子,身作黄霞之色,如黄金之精,流光焕烂。

《太上智慧经》赞曰:

金华擎洞经,捧香悉仙童,啸歌彻玄都,鸣玉叩瑶锺。

《升玄经》云:金光童子。现人才服饰品板目。

《上清三天君列纪经》云:少野童子。现地才山品上目也。

《大洞真经》云:始元童子。现地山品洞目。

大士

《升玄经》云:太上曰:道陵,汝可与此大士共相劳问。是大士者,名曰善胜。此大士久修净行,功业成就,与汝无异。

《太上太真科经》云:小乘与学险魔恼破之被不度长属六天,是以大士发心上乘功高德重魔不能坏,虽来干触,皆即归降。归降受事,转身为真,不能顿转,犹为魔群保举,学士辅护升玄也。

《太上太霄琅书经》云:大士大乘,济度无量。研寻至道,洞智慧源,始终无违,身足救物,克得神仙,与宝合矣。

道典论卷之一竟

#1虚:敦煌本作“灵”。另,此句前敦煌本有文曰:“(前缺)月,头建天元七宝冠,衣九色珠缝云光锦裙,佩六山火玉,带灵飞紫绶,常立五色师子莲花之上,焕明上清七十四方。秋三月则变形,人头虎躯,玄黄班文,文彩之云光照千方。尽三月则变形,通身金光,头负华盖,衣卅二色法衣,如佛之像,光明弈弈,照明上清。春三月则变形为紫黄绿三色之光,更相缠绕,三炁混沌,在上清之中。虚明紫兰中元高婷君,形长三千万丈。秋三月,头建三华宝冠,衣神精七色之袍,带流金紫章,佩石精金光之剑,常立碧霞之上,七色虎辇,光明焕焕卅二色。冬三月则变形,虎身龙头,五色班文,光明弈弈,在碧云之中,五色莲花之上。春三月。则变形,三头凤凰,九色文彩,光明焕烂,照映上清。夏三月则变形为紫碧二色之光,更相缠绕,如日之升。”

#2圆…敦煌本作“负”。

#3膳:敦煌本作“幡”。

#4头:敦煌本作“身”。

#5玉:敦煌本无。

#6焕烂:敦煌本作“焕焕”。

#7飞缨:此下敦煌本有“晨冠”二字。

#8灵:敦煌本作“云”。

#9真仙:敦煌本作“佛身”。

#10丈:敦煌本无。

#11玄:敦煌本作“朗”。

#12腰:敦煌本作“要”。

#13虚:敦煌本作“空”。

#14伟晔紫云之上:敦煌本无。

#15三目之神:敦煌本作“三日之象”。

#16苍:敦煌本作“仓”。

#17之:敦煌本无。

#18虎文之裘:敦煌本作“虎裘”。

#19明流焕曜:敦煌本作“光明流焕”。

#20四老道君:敦煌本作“四老道中君”。

#21虚:敦煌本作“空”。

#22圆轮:敦煌本作“相轮”。

#23着:敦煌本作“着”。

#24二色:此下敦煌本有“之光”二字。

#25真仙:敦煌本作“为佛通佛”。

#26项负圆轮:敦煌本作“头负相轮”。

#27兽:敦煌本作“狩”。

#28八天:敦煌本作“十天”。

#29泉:敦煌本作“三泉”。

#30阀:敦煌本作“关”。

#31中聪:敦煌本作“听”。

#32中堂:敦煌本作“掌”。

#33内员上经:敦煌本作“内真上经”。

#34始皇:原误作“如皇”,锯敦煌本改。

#35琼林:敦煌本作“琼林”。

3-道典论卷之二

道典论卷之二

道士

《太上太真科经》云:凡开辟之初,圣真仙人皆宣道炁,立法相,传同宗,太上俱称学士,以道为事,故曰道事。道事有功,故号道士。道士者,以道为事,圣运升度。众魔又兴,皆由人物情浅所致,邪虽伐正,真去邪来,来同邪人,不干正士。正士事道,学法依科,魔王敬护,邪精敢侵?所以受道之身,皆是天魔上官,天魔众神皆是道士下官。

《升玄经》云:夫唯贤者与彼俗人事事有反,目不多瞻,见好不惊,耳不听谗,不听乱声,鼻不受香,芬芳之腥,口不尝甘,茹犯众生,心不想欲财色、华荣,手不奸用,足不恶行。此是道士之行者也。

《本愿大戒经》云:有道之士取诸我身,无求乎人。道言:修之身,其德乃真。斯之谓也。

《洞渊经》云:道士贵人,悉天上来生也。自非先身之积善者,终不得作道士矣。

《正一真人演千明科经》云:清德道士已经三乘,教化一切,施行众善,触事得法,可进供养三洞尊经。

《太上太霄琅书经》云:明解须专,专必有应,应则通神,何劳乎感?欣戚两遣日夜专勤,誓进无退,号为道人。人行大道,号为道士。士者何也?理也,事也。身心顺理,唯道是从,从道为事,故称道士。

先生

《敷斋威仪经》云:真人曰:学士若能弃世累,有远游山水之志,宗极法轮,称先生常坐高座读经,教化愚贤,开度一切学人也。若复清真至德,能通玄妙义者,随行弟子同学为称某先生,其人钩深致远,才学玄洞,志在大乘,当称玄静先生,或游玄先生,或远游先生,或宣道先生,或畅玄先生。略言其比,不可胜载,须世有其人学者,称夫先生道士也。

《升玄经》云:仙公又向太极真人长跪言:归诚先生,愿降法泽,滋润枯槁,使将来道士得修至真,弃邪法术。

《三元布经》云:太上太道君受此经於玄古先生,以传玄都仙王。

《上清变化七十四方经》云:紫府先生能为不死,恬和天真,洞思守神,年三千岁,故未升天,盘桓洞室,采择上真。

《元始变化龟山元录经》云:皇上万始先生,形九千万文。冬三月,头建丹阳日精之冠,衣赤云明光锦袍,佩金虎凤文,带丹皇紫章,常乘白云,坐五色师子,光明流曜,焕照上清。春三月,则变形为人躯三头凤皇,衣九色斑文虎衣,常立十二华光之上。夏三月,则变形为三日之晖,紫光八芒,烂映焕明,在上清之上,十二色莲华之中。秋三月,则化形为青赤紫三色之光,更相缠绕,如日之轮。

《上清紫晨经》云:上皇先生紫晨君,盖二晖之胤结玉晨之精育龙烟于太空,包紫虚以通灵,托九玄以含秀,凝洪露以成神。陶三炁以自观,经玄母以法生,任历劫而受化,感日吉而曜形,於是上皇元年天甲启晨诞於神州八朗之天,平丘中域,洞渊之滨。既生之且面发金容,体映玉光,五色紫章,七十二变,精镉耦仯神龙吐芝以濯溉,鸾凤抚翼以阴玄,丹霄散景於琼轩,流光焕烂於霞真,二景停晖於八玄,七元回精以匡晨,金仙散香以乱炁,神妃掷华以发烟,五纬结落神秀紫天,年冠二九,逍遥中元,餐精咽炁,吐纳灵津,含芝内灌,凝神胎仙,挹漱守默,淡泊自然,思微念炁,时不亏闲,积感洞元,名超上清,受号元皇,位登紫晨,兰风应挺,顺运流迁,神秉五曜,形盘三元,飞霄回驾,乘空落烟,群仙启路三道合明,流电吐威,逸驾九玄,再登玉陛,三谒紫庭,游眄琼阙,宴景三元,携契五老,玉霄上宾,飞兽攘袂,神凤抚鸣,巨虬匡辔,灵风散香,流芬激扬,蓊蔼玉清,金童攀云而侍轮,玉女蹑虚而卫灵。

《太上丹简墨录经》云:若受法位至真一及太一素券之号,可署先生之位。其生年属东方宿者,当署东岳先生之号;生年属南方宿者,当署南岳先生之号;生年属西方宿者,当署西岳先生之号;生年属北方宿者,当署北树先生之号;生年属辰戌丑未并中央七宿,当署中岳先生之号。此五岳先生,皆始入地录,有应署之德,非有精灵感应,不可空署之。

上人

《无上真人内传》云:名入太上玄录,为三界魔神,灵鬼咸敬之,号曰天人上人。道士常自谦下也,得道清贵,莫尚此矣。皆尹先生口诀相传,而教世贤上士也。

《众圣难经》云:仙人问仙公,前与上人俱入洞庭,看天王别宫,初登包山时,见有一辈仙人求随上人看戏,尽何等仙人,乃多如此?答曰:彼仙人皆是诸名山洞室仙人,其已不多,子不见昆仑、蓬莱、锺山、嵩高、须弥、灵乌诸大山洞室仙人无数矣。

《仙公请问经》云:魔王承奉太上众真天尊上人。

《太上太霄琅书经》云:上人妙士,和光同尘,挫锐解纷,与俗密异,佩服录讳,呼吸元精,建德立功,非凡所测。

至学

《太上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》云:至学之士诵经十过,济度垂死,绝而得生。

《法轮经》云:吾观至学士乃不领人怀。

《太上八素真经》云:灵文秘重,不敢闭塞,不敢轻传,如按年限,动有劫年,於至学之士,永无其缘,有绝思之叹,勤而无成,至於元始开化,难遇其人,厉以玄科之旨,遇合便授。

贫道

《灵宝真一自然经诀》云:夫人求仙道,积功无厌多,功满自然得道。学道犹世人忧居贫,无不得仙者也。言则贫道汲汲,唯道是务,常与心诤,以制众魔华想。贫道之言,盖上清道士之通称也。

《定志经》云:山南道士答乐法懈曰:贫道昨夜下讲,於卧中得梦见有一人持一真财如意授以与卿,卿即受之,贫道思惟,谓是佳瑞。

《太上太霄琅书经》云:道士谦辞於道未富,自言贫道,亦贫士。理未周足,如未周,我独若遗,故为贫士。士之为理,修善为事。

宗匠

《本愿大戒经》云:太极真人答高玄真人曰:吾忝受教化,愧不足彼宗匠。今释彼者,谓葛仙公。太上有命,何敢不倾蕴哉!

《太上太真科经》云:圣匠悲念,申明经科,前后相证,解惑释疑,治邪辅正,白黑历然。

《黄老玄示经》云:德有知不知者,道之所尚,后下皆谓知之为知,世转相仿也,莫知之为知也,乃舍知之玄匠也,常於不知。

弟子

《太平经》云:夫师弟子,其功大重,此若父母,生子不可谢而解也。夫人得生不事善师,及事愚师,乃教人以恶入邪中,或使人死灭身,尚有余罪并尽其家也。人或生而不知学问,遂成愚人。夫无知之人,但独愁苦,有遇於地下,魂魄不得游乐,身死不得成於善鬼。今善师学人也,乃使下愚人成於善人;善而不止,更得成贤;贤而不止,乃得次圣。圣而不止,乃知真道,

守道不止,乃仙不死;仙而不止,乃得成真;真而不止,乃得成神;神而不止,乃与天比;天比不止,乃得与元气比;其得比元炁,乃包裹天地,八地八方莫不受其炁而生,其德乃复覆盖天地八方,精神,乃从天地,饮食天下,莫不共祭食之,尚恐骇不能致之也。是至善师生,善弟子之功也。

又云:为人弟子,旦夕顺谨,随师之教,不失铢分,不敢妄说乱师之出入,不敢为师致忧,从见教於师之后,不敢犯非,无有恶音,不逆师心,是为上善弟子也。意真人言几类似之,是非上善之弟子也,才应中善之弟子耳。然上善之弟子也,受师道教之后,念绿师恩,遂得成人,乃得长与贤仙相随,不失行伍,或得官位,以报父母,或得深入道,知自养之术也。夫乃得生於父母,得成道德於师,得荣尊於君,每独居一处,念君父师之将老,无有可以报复之者,常思为师得殊方异文,可以报功。每悔念之,正心痛也。故行更学奉事贤者,嘱托其师,为其言语,或使师上得国家之良辅,又有益帝王之治,若此乃应上古之善弟子也。《灵宝大戒经》云:授我十戒,行十二可,从则为大道清信弟子,见在世上可得免於忧恼,度於众苦,身入光明,形内澄正,召鬼使神,制伏魔精。

又云:飞天未得道者也,是道十转弟子,飞行空虚,为诸天策驾,十转即得上为飞天,若在一转,而行精进,心不懈退,作诸功德,长斋苦行,晨夕不倦,即得飞天,於此而进,超凌三界,为上清真人。

《太上八素真经》云:凡遵三景,称三境弟子,已度三人,委付师友,己后传授,得称三景,法师先生,真人随师所命,朋友所荐,乃得称之。未经表奏,不得妄称。

尸解

《九天生神章经》云:夫学上道,希慕神仙,及得尸解,灭度转轮,终归仙道,形与神同,不相远离,俱入道真。

《明真科经》云:生世好学,修行经教,吞精咽炁,恒无怠倦,持斋服御,吐纳自炼,积功布德,名书上清,致得尸解下仙,游行五岳。后生人中,更受经法,为人师宗,轮转道备,克得上仙。白日飞行,位及高贵。

《太微金简玉字经》云:诸尸解地下主者,案四极真科,一百四十年乃得补真官,於是始得飞华盖,乘群龙,登太极,游九宫也。

《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》云:夫尸解者,尸形之化也,本真之炼蜕也,躯质之逛变也,五属之隐适也。虽是仙品之下第,而其禀受所承未必轻也。或未欲升天而高栖名山,或欲崇明世教,令生死道绝,欲断子孙之近恋,尽神仙为难希,或欲长观世化,惮仙官之劬劳也。妙道一备,高下位适,固不可用明死生,以制其定格也,所谓隐回三光,白日陆沉者也。

又云:以录形灵丸,涂火炭,则他人见形而烧死,谓之火尸解,以一丸和水而饮之,抱木而卧,则他人见已伤死於空室中,谓之兵尸解,凡百纵任故,自得还故邑也,当改姓名变容貌耳。昔有人作此法,入林虑山积十三年而复还家也。大修下尸解者,皆不得反望故乡,此为上解之道,名配紫简三官,不得复窥其间隙,妄以死加之也。有死而更生者,有头断已死乃从一旁出者,死毕未敛而去失尸骸者,有人形犹存,而无复骨者,有衣在形去者,有发脱而失形者。白日去谓之上尸解,夜半去者谓之下尸解,向晓向暮之际而去者,谓之地下主者也。此皆迹兆不灭,为人所疑虽获隐遁,令世志未厌,又不得反旋故乡,游栖靡定。

主者

《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》云:夫至忠至孝之人,既终皆受书为地下主者,一百四十年乃得受下仙之教授,以大道从此渐进,得补仙官,一百四十年听一试进也。至孝者,能感激鬼神,使百鸟山兽逃其坟冢也。至忠者能公犯直心,精贯白日,或剖藏杀身,以激其君者也。

夫有上圣之德,既终皆受三官书为地下主者,一千年乃转补三官之五帝,或为东西南北明公,以治鬼神。复一千四百年,乃得游行太清,为九宫之中仙也。

夫有萧邈之才,有绝众之望,养其浩然,不营荣贵者,既终受三官书,为善爽之鬼,四百年乃得为地下主者,从此以进,以三百年为一阶也。

夫有至廉至贞之才者,既终受三官书为清鬼,二百八十年乃得为地下主者,从此以渐得进补仙官,以二百八十年为一阶也。

夫至廉者,不食非己之食,不衣非己之布帛也。夫至贞者纷华不能散其正炁,万乘不能激其名操也。先世有功在三官,流逮后嗣,或易世炼化,改氏更生者,此七世阴德,叶根相及也。既终当遗脚骨,以归三官,余骨随身而迁也。男留左骨,女留右骨,皆受书为地下主者,二百八十年乃得进受地仙之道矣。临终之日视其形,如生人之肉;既死之时,尸不强直,足指不青,手皮不皱者,谓之先有德行自然得尸解者也。

道典论卷之二竟

4-道典论卷之三

道典论卷之三

诽谤

《上清隐书龙文经》云:人多伪薄,不明至理,罪障根深,疑惑真正,傥闻微妙,更生毁谤,轻慢不信,致堕恶道,风刀苦毒,历劫不免。

《升玄经》云:太上曰:若有诽谤此经者,死入地狱,受考三官,见世癞病。

又云:窦子明曰:世人迷惑,贪求自恣,不识至真,谄伪疾佞;或妒贤嫉能,更相谤毁;或诤色欲,阴相咒害;或恃强势,凌易孤弱;或自是非彼;或作小善,旬月之间不能至诚,便求见效,未应之须便忽宿命之言无报应,喻如田家种谷,春种秋望乃得其实,种而待炊,不解饿死,修福行善,亦复如是,福积成庆,祸积成殃,皎如日光,而人不信,可不哀哉!

毁辱

《明真科经》云:无极世界,男女之人,生世立行,评论道德,毁辱天真,不信经法,口是心非,潜行谋恶,其罪深重,死受苦毒,纵还人中,当生边夷,非人之类,百恶所归,以报宿对,永去人道,无有归期,流连罪门,生死莫知。

攻击

《明真科经》云:无极世界男女之人,生世所行,评详四辈,攻击天人,死受酷对,长沦恶根。

《升玄经》云:道言:人生受算,不信经教,訾毁神真,决骇纵心,杀罚非度,骂誉天地,攻击真人,为玄司众鬼所奏,闻彻太空,吾当下司命付酆都,灭其定算,修短之次,行之不改,断种灭嗣,蒸尝绝矣。

《法轮经》云:道言:吾尝历观诸天,见有百姓子男女之人,攻根伐主,谤击贤人,谄害忠良,灭人之命,死魂弥诉,斯罪深重,致招今对诸苦,备经万劫,当还生边夷之国,有人之形无人之情。

耽酒

《太上说智慧消魔经》云:太上曰:酒为水谷之精,善能宣通气液,节之接灵益性,纵之乖神损生,耽湎致死,非智慧也。

《盟威经》云:太上曰:高才英秀,唯酒是情,面糵熏心,性情颠倒,破坏十善,兴隆十恶,四达既荒,六通亦塞,急宜除之。

《老君威仪令经》云:君子饮酒以欣庆,小人饮酒以兴争,有二十四事各明依按善共奉行,违令一事非子弟也。一,饮酒醉时则臣不敬君,君或骄暴,妻不承夫,子不孝父。二,醉便亡失道德,调戏无度。三,醉随口而言,言语轻慢,不顾尊卑。四,醉便坐不自安颇我低昂。五,醉卧便利,呕吐烂漫。六,醉便迷荒,无所畏忌,意欲击虎,或投水入火。七,醉道说人阴私之事。八,醉便轻口泄言,言无所畏。九,醉卧时状如死人,了无所知。十,醉时来归,家室大小见之逆走,甚见虎贼。十一,醉或致疾病面色痿黄。十二,醉便独卧道中,所持物皆弃失之。十三,醉贪酒以取家财物,以用饮酒,坐之贫困。十四,醉便骂天神,脱衣狂走,逢人共斗。十五,醉便轻盗取,不避亲疏。十六,醉便不以恶为恶,不以善为善?十七,醉便破坏家中什物。十八,醉不忧家事,不念妻子。十九,醉便王事不修,坐之逸退。二十,醉便坐之致灾,或为军将坐酒破军,军事不速。二十一,醉便堕马颠倒,遂仆伤於面目。二十二,醉便恍惚,事业废置,田蚕不登。二十三,醉久则糜肠烂胃,损失身命。二十四,醉伤神乱气,损德败真,可不慎之。《明真科》曰:无极世界,男女之人,生世立行,耽酒好色,恍惚失性,猖狂迷惑,五情乱离,去神损气,因醉会欲,为恶不觉,叫唤骂詈,独作无对,打击善人,秽慢道法,谤毁经教,背真入伪,违负口信,欺诱四辈,所行失道,罪有深逆,死受重对,魂魄苦剧,摙汲瞑波,以灌四渎,谪役江河,昼夜无息,银铛杻械,相牵流曳,冥冥长夜,终无解脱万劫,当生贱人之中,贫穷陋疾,人之所恶以报宿怨,因缘之对福路日远,罪根日结,不得开度,无由得出。

《飞天人说颂》曰:好酒失本行,五神并猖狂。死汲溟波水,灌沃四渎中。

放荡

《太上处胎业报经》云:或复有人浮好三宝,信心不专,恣情放荡,流滞爱欲,假托经文,以要名利,因以聚众,混杂为非。如是之人,见婴重考死三恶中终天无解。

《灵宝大诫经》云:天尊言:慎多色视放荡,目神每自制衔爱,固目瞳,思真静念,令通智慧,洞观虚空。

不慈

《明真科经》云:无极世界男女之人,生世所行,不慈不仁,烹杀六畜,割剔残伤,夭杀兽命,屠毒众生,其罪深逆,死受酷对,吞火食炭,为火所烧,头面焦燎,举体烂坏,无复人形,身负铁杖,头戴火山,痛非可忍,考不可担,不得开度,何由得还?

《飞天人愒颂》曰:不念怀慈心,酷毒害众生,死魂负铁杖,万劫戴火山。

不孝

《明真科经》云:无极世界男女之人,生世不孝,骂辱父母,六亲相残,其罪深逆,死受酷对,万劫当得,生六畜之中,任人杀活,以酬昔冤,永失人道,长沦恶根。

三障

《元始智慧正观解脱经》云:道君当知因三毒故生三障法。一者,烦恼。二者,诸业。三者,果报。以三障故,就令学者不得正修真实之观。言烦恼者,即是爱见常在於心,故正解不生,劳役行着名烦恼障。言业障者,以有欲心行善,恶行威极重业定得世间苦乐之果,不得修习离世间行隔正智,故名为业障。言报障者,生在三恶,苦恼切身,无因得修戒慧之行,人天着乐,不悟无常,爱欲自覆,日夜无舍,贫穷厄疾,众缘不具,皆不得修出世正道,名为报障。有智之人,觉知是已善行方便,转此障法。

三畏

《升玄经》云:太上曰:道陵知末世人民有三可畏,宜善详焉。一者,道义嫉妒可畏。二者,诽谤可畏。三者,

贪欲可畏。道义嫉妒,则经法不行;诽谤法师,则使百姓信道不浓;贪欲财色,则人所弃薄。此三者,二在外,一在内,除此三患,乃可传道,当劝奉学。太上於是仍作歌曰:嫉妒恶胜已,诽谤於贤明,贪欲嗜财色,不得传吾经。三患既未除,何期在幽冥,伪行要利养,常无有至诚,见人崇有德,心执害意生,是人鬼所疾,见世贻恶名,死则归幽都,考对入鬼囹,转轮轮亿万劫,受罪无数形。

三毒

《元始智慧正观解脱经》云:太上道君上白天尊云:何名为烦恼之相?天尊曰:言烦恼者,总名三毒,谓贪瞋痴。能害众生法身命,故名之为毒。所言贪者,引取无厌,染欲爱着,联绵无己,於世间法及出世法有求乐意,皆名为贪。所言瞋者,於众生中及非众生贪怀惹恨,咆勃忿怒,如火炽盛,烧灭善根,结太怨憾,是名为瞋。所言痴者,不信不知三宝正法,骄慢谄曲,无所了知,触壁无底,不从诃谏,好说无益,多行恶事,所作失道,故名愚痴。

四病

《升玄经》云:太上曰:道陵当知世人复有四不善法,最为难除,道之至病,当令知之,何者为四?一者,世俗之人,不师有道,又耻下问;二者,为道日久,知见浅薄,见有胜己,耻不更学;三者,自言大学不听异经;四者,轻慢后学,言无所知,如此四种之人,纵使学道,徒自劳耳!不能得道,有所通达,同无神验,何以徒劳?如此之人,求道之初本无至心,欲求名誉,罗供养。如此之人,恒为食吞火毒,取人财物,以为衣服,犹如剑戟在其身体,贪目前之利,不知后世殃考深重,死入地狱,烧铁洋铜以灌口中,以铁勒针作衣服之形,被其身体,拷掠捶挞,昼夜不息,亿兆载劫,方出为人,常处下贱,为人奴婢,兵卒厮伍,贤圣教化,讲经不得预闻,或心欲更学,不得自在,吾今目前便见此辈不可称计,甚可哀伤!明教将来慎之!慎之!

五欲

《老君经教》云:贪欲无数,无数之欲,念念丛生,不可胜言,大略有五:一,目欲观五色,色过则魂劳;二,耳欲闻五音,音繁则魄苦;三,鼻欲嗅五香,香溢则精流;四,口欲甘五味,味丰则神浊;五,身欲恣五体,体慢则志散。志散则脾伤,而行危,神浊则心乱而口爽,精流则肾虚而迷狂,魄苦则肺损而耳聋;魂劳则肝困而目。五者混暗,则身灭命亡;五者净,体全年永。

五浊

今释,一者命浊,二者见浊,三者恼浊,四者生浊,五者时浊也。

《灵宝玉诀经》云:太上道君告精进学士王龙赐曰:吾受元始真人旧经,说今释古,引古证今,深可信也。经道万劫当还无上宛黎天过世世后五浊之中,今释,此标五浊之时处也。遭命不幸,今释此命浊也,非唯年算夭促,义兼往业不淳也,是男是女不见经教,恒处恶道。今释,此见浊也,邪见覆心,不信正理,谤法罪重,久在地狱,生寿无几,而忧恼自婴,多受枉横,今释此恼浊也。贪瞋痴或能生忧畏,经累行人也。自生自死,轮转五道,堕於三涂八难之中,今释此生浊也。任命起灭,轮转苦难,障隔正道,殃对相牵,无有极已,生死分离,无有豪贱,今释此时浊也,大劫垂周,恶果皆熟,普遭凶害,实为痛心,今解说诸恶,以度可度,汝好正意,谛受吾言,於是注诀。龙赐稽首,伏受教旨,今释太上哀□,传付经诀,使五浊障消,保今太平之运。

《明真科经》云:来世之人不见科诫,方当履何五浊毒汤,遭难遇害,不能度身。

《灵书度命经》云:元始天尊曰:吾过去后真文隐藏,运度当促,五浊躁竞,万恶并至,何感念来,生在其中,甘心履罪,展转五道,长苦八难,更相残害,忧恼切身,不见经法,不遭圣文,任命生死,甚可哀伤。

七伤

《回天九霄经》云:高圣帝君曰:凡学士玄记有名,身有仙相,则应自然合真,而有七败之伤。第一之伤,带真行伪,淫色丧神,魂液泄漏,精光枯竭,气散魄零,骨空形残,神泣穷府,上闻天关,真仙远逝,魔魅来干,自与九狱结因,六天相亲,沦苦无极,岂复得仙?二伤,外形存道皮好念真,心抱阴贼,凶恶内臻,愿人否败,嫉能妒贤,口美心逆,面欢内瞋,诤论得失,妄造罪原,毁谤同学,攻伐师根,三官所记,标为恶门,仙真高逝,邪魔攻身,走作形影,飞体散神,故令枉横,极其恶源,考满,形灰沉灭,九泉徒有玄名,岂保自然!三伤,饮酒洞醉,损气丧灵,五府攻溃,万神振惊,魂魄飞散,内外朽零,本室空素,赤子悲鸣,真仙高逝,邪魔入形,如此之学,徒损精诚,虽有玄记,空失玉名,神升上宫,身灰幽冥,恍惚求年,焉得久停。四伤,行不弘物,责人宗仰,心忿口诤,骂詈无常,瞋喜失节,意性乖恒,气激神散,内真飞扬,魄离魂逝,九孔尘埃,五府奔丧,皆由性之不纯,行之不详,真仙高逝,外痾入形,如此之学,将何可望?虽有玄图,不免斯殃,望仙日悠,地里日长。五伤,或玄图表见得受宝经,或运遇灵师启授神文,而不依科盟,漏泄天真,未经九年投刺名山,使青宫有录,金阙结篇,便传於人,流散世间,轻真泄宝,考结己身,徒有玄名,反累七玄,仙道高逝,身死幽泉,长充鬼责,万劫不原。六伤,身履殗秽,形影不香,内无清虚,外无兰芳,浊暗失真,神不居房,气扰精混,灵元失光,五神飞散,赤子骞扬,邪魔来攻,内外交丧,如此之学,望成反伤,真仙高逝,空影独行,沦於混浊,仙乎可望?七伤,啖食六畜之肉,杀害腻口之美,臭气充於藏府,伐生形於非己,真气扰於灵关,游神骇於赤子,魂魄逝於宫宅,浊啼缠於口齿,仙真高登於玉清,己身沉顿於地里,徒有玄名帝简,亦不免於必死。

八难

《灵宝真一自然经诀》云:道言:王侯道士民人,得生为人,舍女作男,难也。既得为男,才智明远,六情完具,形容端伟,声有玉音,气若名香,眼有日光,众观欣悦,玄如不足,难也。诸善已备,得生有道之国,君父贤明,笃尚道德,难也。贫穷而好道,念施惠不懈,难也。富贵而信尚道士,尊奉经书不殆,难也。能受人之恶,而不与较,制身命使不死坏,得度世仙道,难也。得见洞真、洞玄、洞神太上三洞宝经,宗奉讽读,供养烧香,难也。值见仙圣真人说法教化之时,同志相遇,难也。是为八难矣。

《众真诫经》云:西城王君告曰:夫人离三恶道,得为人难也。本经注云:三恶道者,不得作人,得作鸟兽虫畜之类,谓之三恶道也。既得为人,去女为男,难也。既得为男,六情四体完具,难也。六情既具,得生中国,难也。处中国值有道父母国君,难也。既得值有道之君,生学道有慈仁善心,难也。善心既发,信道德长生,难也。既信道德,生太平之运,为难也。可不勖哉!

七患

《本愿大诫经》云:真人曰:患人得生人道也,而不修德养性,以全於命矣。患闻经也,而不信矣。患受经也,而不讲诵矣,而不修其事矣。患不修身矣。患服药也,而未应中怠矣。患道行不备也,夸求升腾矣。患静斋读经矣,处幽山而不堪其忧矣。此七患,在人之身也,若不戒之,身无济理,所以云:大患者及我身,斯之谓矣。可不思欤!可不思欤!

五败

《灵书紫文经》云:第一败,人淫则鬼液外漏,精光枯竭,魂魄焦散,骨薄髓秽,魂号灵府,上闻玉阙,三宫灌争,胎英悲错,此一败仙相也。二败,勿食六畜肉,则形气郁臭,神灵浊滞,面黄齿枯,脾育死气,魂不受真,魄生邪悖,身沉长渊,骨骸土没,此二败仙相也。三败,勿食五辛之菜,则五藏恶臭,三华溃乱,神不上达,精胎下沦,魂魄生离,赤子烦顿,飞灵失守,明光流遁,此三败仙相也。四败,勿杀生昆虫,以上则冤对万物,束骸流血,形暴魄亡,魂气交战,胎灵傍徨,婴儿逃散,泥丸奸狂,赤子弃叛,尸形汤炉,水煮糜烂,此四败仙相也。五败,勿北向便,仰视三光,勿北向理发,解脱衣裳。勿北向唾骂,犯破毁王,破谓岁下辰。

《太上真科经》云:太上道君曰:魔王邪神皆被废黜,虽得重行,悉名故气。

田猎

老君《道德经》云:驰骋田猎,令人心发狂。

《明真科经》云:无极世界男女之人,生世无道,不念善缘,三春游猎,走犬放鹰,张罗布网,放火烧山,刺射野兽,杀害众生,其罪酷逆,死充重殃,身负铁杖,万痛交行,驱驰百极,食息无宁,死魂苦毒,非可堪当,万劫当生野兽之身,恒被烧,斫以报宿冤,纵还人道,恒遭恶人,身受鞭扑,忧恼自婴,福路目远,缠结日臻,不得开度,长夜绵绵。

《升玄经》云:道陵偈颂曰:不念作慈心,游猎杀众生,罪竟受对报,炎火烧其形。

渔捕

《元始智慧正观解脱经》云:天尊曰:或有受生渔捕为业,壅川决渎,布网垂纶,种种方便,伤害水族,煮炙屠脍,趣饱其躯,或行衒卖,以求财贿,如是之人,死入地狱,随相以报,受於炉镬,刀山剑树,一切苦对,还为畜类,以酬宿冤,若得为人,寿命短促,常多患恼,自作教人及以钱买生,欢喜心同,名为杀,其罪无二。

苦酷

《明真科经》云:无极世界男女之人,生世身行,发心举意,恒恶为先,苦酷无度,谗害忠良、死受恶对,牛头兽身,昼夜考掠,楚毒难言,身体烂坏,无复人形,万劫当生,边夷之国,有人之形,无人之情,永失人道,长沦罪门,流曳五苦八难之中,不得开度,亿劫无还。

《飞天人偈颂》曰:苦酷馅忠良,谗谤击贤人,生世处边夷,死受牛兽身。

淫祀

《正一真人演千明科经》云:祭非其鬼,名为淫祀,陷坠群邪。

《太上太真科经》云:太上道君曰:魔王邪丑,皆被废黜,虽得重行,悉名故气。故气为灾,妨害亿兆。亿兆不悟,与之为群,杀生鼓舞。祠祀歌吟,更相恐悚,贪嗜血腥,脏货狼籍,罪积日深。

《明真科经》云:无极世界男女之人,生世恶逆。杀生淫祀,祷祠邪神,歌舞妖孽,自称姑郎,食啖百姓,兴造无端,脏满罪定,死受恶对,魂魄囚徒,流曳三官五岳之中,一日三掠,痛毒难言,万劫当还,生贱人中,或婴六极无人之形,幽沦罪源,长夜冥冥,不得开度,福道无缘。

《飞天人偈颂》曰:咒诅无辜人,淫祀舞邪神,流曳三徒中,万劫生贱身。

谋逆

《明真科经》云:无极世界.男女之人,生世所行,手杀君父,谋反师主,毁灭经教,秽辱天真。死受恶对,身入镬汤,五体煮渍,无复人形,百毒之汁以灌其身,痛不可居,苦难可任,万劫当生六畜之中,或为贱人聋盲六疾,非人之形,任人杀活,以报宿怨,福路转远,罪根日深,不得开度,长沦无还。

《飞天人偈颂》曰:谋逆害君父,秽辱毁天真。死入镬汤煮,苦痛不得还。

承贝

《太平经》:凡人所以有过责者,皆由不能善自养悉,失其纲纪,故有承负之责也。比若父母失道德有过於邻里,后生其子孙为邻里所害,是即明承负之责也。今先王为治,不得天地心,非一人失乱天文也。天大怒不悦喜,故病灾万端,后在位者复承负之。是故古者大圣皆知自养之道,故得治意少承负之失也。其后世学人之师,皆多匿真道之文,以浮华传学,违失天道,令后世浮浅不能善自养爱,为此积久,因离道远,谓天下无自全之术,故生承负之灾。夫南山有大木,枝纵覆地数百步,其本茎也,上有无赀枝叶华实,其根不坚,为大风所伤,其上枝叶华实悉伤死亡。此即万物草木承负大过也。其过在本,不在於末,而反罪未,曾不冤结邪,今无过被灾,承负之责矣。宁可罪后生邪,时来承负之责,如此天夫人生尽乐好善,而巨壮而固,反不肖且恶,岂有解邪!此尽承负之大效也,反以责时人,故不能平其治也。时人传受邪伪已久,安能自改正乎哉!天怜之,故上皇道应元气而不也。

道典论卷之三竟

5-道典论卷之四

道典论卷之四

妙瑞

《灵宝真一自然经诀》云:正一真人曰:人奉经慕道,亦有真应,或闻香烟芳彻,或闻琴瑟之音,或闻空中雅雅诵经,或见圆光如日及真人十方天尊飞仙真人,能有斯之异,精进不怠,庶必得仙道。

《太平经》云:人君为善於内,风雨及时於外,故瑞应反从人胸中来,故有可欲为皆见瑞应,何有不来者乎?夫至诚乃感皇天,阴阳为之移动,谁往为动者乎?身形不能往动也。动也者,冥乃心中至诚感天也。

又云:瑞者,清也,静也,端也,正也,专也,一也。心与天地同,不犯时令也。夫天地之性,自古到今,善者致善,恶者致恶,正者致正,邪者致邪,自然之术,无可怪也。故人之心端正清静,至诚感天,无有恶意,瑞应善物皆三六四为其出。古者圣贤用心清净专一,故能致瑞应也。

《诸天内音经·大圣众真颂》曰:妙会自然感,灵瑞发空洞,世烂启幽期,障蔽日月光,玄阴不解夜,四众并恭恭,灵运自应图,倏欻朗太空。

灾异

《太平经》云:今天地开辟以来,凶炁不绝,绝后复起,其故何也?其所从来者,乃远复远,本由先王治小小,失其纲纪,灾害不绝,更相承负,稍积为多,因生大奸,为害甚深,动为变怪,前后相续,而生不祥,以害万国。其所从来,独又远矣。君王不知,遂相承负,不能禁止,令人冤呼,嗟动天使,正道失其路,王治为其伤,常少善应,人意不纯,转难教化,邪气为其动,帝王虽愁,心欲止之,若渴而不能,如之何?君五虽有万人之仁德,犹不能止,此先王流灾也。故反以为行善无益,天道无知也。禁民为恶,愁其难化,反相克贼,急其诛罚,一人有过,乃及邻里,重被冤结,积多恶气,日以增倍,以为道德与经无益,废之而不行,各试其才,趣利射禄,斗命中者为右,是为乱天仪无法之治,安能与皇天心合乎?天甚病之久矣。阴阳为其失节,其明证也。治得天心,然后邪可去治易乎故。今教以上皇兴平第一之道,得而急行,恶可消灭。天之佑善者,明矣。先王灾虽流积一旦除灭易耳。今帝王乃居百重之内,用道德仁义,乃万里百姓皆蒙其恩,父为其慈,子为其孝,家足人给,不为邪恶。

怪祆

《太平经》云:天道乃佑易教,佑至诚,佑谨顺,佑易晓,佑易勑,将与人君厚,故教之,不与其厚者,不肯教之也。犹若世人相与亲厚,则教示以事,不相与至厚不肯教示之也。教而不听,忿其不以时用其言,故废而置之,不复重教示之,於是灾怪便止,不复示勑人也。如是则虽贤圣,聋暗无知也,聪明闭塞,天地神祇不肯复谏止者也。古者,圣贤重灾变怪,因自绳正,故万不失一也。

梦相

《太霄琅书经》云:兆暮卧独处,当以帝章置於心。(今释,帝章者,琼文章符也。)即有太冥真仙来卫兆形,影应梦相,与真共言,不出九年,得面对。

真人

《无上真人内传》云:尹喜为关令之时,常梦见天真或曾同游四海之外,心中昭然,有所觉悟,乃冥契玄圣,自然而同符也,老君感焉。

《后圣九玄道君列纪经》云:后圣君母先梦玄云日月缠其形,乃感而怀焉,育之亦有群龙吐水盥器中。

《灵宝真一自然经诀》云:正一真人曰:夫人将当得灵宝经者,必先有灵应,或梦见天尊真仙,或见山学道士及云车宝盖龙凤,或梦登山见圣人宫室及飞行虚空、见七宝珍物珠玉,或梦上天见天王帝主。此皆宿命合道,玄象告应者也。

《雌一五老经》云:太素真人教始学者辟恶梦法,若数遇恶梦者,一曰魄妖,二曰心试,三曰尸贼,厌消之方也。梦觉以左手捻人中二七过,啄齿二七,而微咒曰:

大洞真玄,强练三魂,第一魂速守七魄,第二魂速守泥丸,第三魂受心节度,速启太素三元君,向遇不祥之梦,是七魄游尸来协,万邪之源,急告桃康护命,上告帝君五老九真,皆守体门,黄阙神师、紫户将军把铁摇铃,消灭恶津,反凶成吉,生死无缘。毕,若又卧必获善应,而向造为恶梦之炁,则受闭於三关之下,三年之后唯神感旨应,乃有梦也。皆知见将来之明,无复占不祥之想也。若夜卧遇善梦者,吉。应好梦而心中自以为佳,则吉感也。卧觉,当摩目二七,叩齿二七,而微咒曰:

太上高精,三帝丹灵,绛宫明彻,吉感告情,三元柔魄,天皇受经,所向谐合,飞仙上清,常与玉真,俱会紫庭。毕。此大洞秘诀,以传於始涉津流者矣。

吉兆

《太平经》云:旦夕学以大吉之道,才得中吉耳。学以中吉,才得小吉耳,学以小吉,此已入凶道矣。

又云:王者深得天意至道住佑之,但有百吉→无有一凶事也。

凶征

《太平经》云:夫恶乃死凶之处,故凡人不力学吉,辄且入凶。夫凶乃天下恶名。称夫凶者,乃天地人万物所疾恶,不可久存,是大患之本,祸之门户。

服饵

《太上太真科经》云:服饵将药,不须厚馔。

《太上太霄琅书经》云:除欲灭私,服御吐纳,赤精五牙,金丹玄素,众术亿千,辅佐成功,随缘施用,不可偏滞,诸术而功行无涓,空望长生,万无一果,良由世人学法多执偏术,见其序说,便谓为奇,修之无验。

又云:虚妄术本辅功,功在遣欲,欲不能遣,因术迷经,经出世者餐霞饵气,毁易身形,云人羽客,神灵同游。

《五符经》云:真人告禹曰:汝功德感灵,天人并助而年命向凋崄矣哉!乃口诀以长生之道,示以真宝服御之方。

《八坦四门高上经》云:灵关统三元,精变结五神。九炼琼胎府,化生表自然。离合港相推,凝气以成仙。服御填九灵,静念降玉轩。

《明真科经》云:生而炼真,服御神丹,五石镇生,神宝五官,功微德狭,运未升天,身受灭度,而骸骨芳盈,亿劫不休,须神及形,便更受气,还生人中,智慧聪达,逆知吉凶,通灵彻视,役使鬼神,轮转不绝,克得受书,为九宫真人。偈曰:苦行修生道,服药练芝英。灭度形不休,体骨自芳馨。

导己

《二十四生图经》云:郁郁五云芝,玄晖吐玉光。凝津洞灵府,徘徊日月宫。五色理高真,流精灌十方。呼吸不觉疲,飞天并金容。导引餐灵气,玄哺六胃充。精思易致感,安坐睹空洞。

《老君观身经》云:老君曰:自非圣明,谁能颐神养性行生导气以度难也。若能行生导气载神离苦,修生行气以度厄世,斯乃上圣真人达见识微知机者也。夫为道者,当行生导气,以载其身者也。

《老君妙真经》云:道曰:夫人为道,道身五藏者,皆思气之盛壮微妙,从虚无来,故实者不如虚也,有者不如无也,疾者不如迟也。

《太一帝君天魂内变经》云:若能常行九晨照洞房泥丸之法者,既以检魂魄制万邪,清净行之,以致仙灵之气,降於寝房,此所谓引三光九星以照百神者也。

胎息

《太上说玉京山经》云:冲虚太和气,吐纳流霞津。胎息静百关,寥寥究三便。今释按服气法云:息以鼻而无以口,使气常储,名之胎息。又能不以鼻气,所谓大胎息者,如儿胎在腹中,气息而不须外彻也。能尔,亦可久居水中,而不短气,久久便能轻举矣。

《上清三天君列纪经》云:胎闭静息,内保百神,开洞灵房,坚守三真。吞景咽液,饮食自然,身必不死,可得陆仙矣。

《太平经》云:请问胎中之子不食而气者,何也?天道乃有自然之气,乃有消息之气,凡在胞中且而得气者,是天道自然之气也。及其已生,嘘吸阴阳而气者,是消息之气也。人而守道力学,反自然之气者,生也。守消息之气者,死矣。故夫得真道者,乃能内气外不气也。以是内气养其性,然后能反婴儿,复其命也。故当习内气,以内养其形体。

又云:古者上真睹天神食气象之为行,乃学食气,真神来助,其为治乃游居真人腹中也。古者真仙之身,名为真人室宅耳。

《太上真人秘要经》云:天气者,神明之器,清浊之宗,处玄则天清,在人则身存。夫生死亏盈,盖顺乎摄御之间也。

《大洞玉经注诀》云:食玄根之气,使人体中清朗,神明八聪,身有日映,面有玉泽,眼生明光,齿含紫气,坚肠华藏,长生久视,服吸朝液,悬粮绝粒,道要於金醴,事妙於玉水,所谓吐纳自然之太和,御九精之灵气者也。夫道之纳用,贵自然也。德之为静,尊恬愉也。摄自然以裁真,抱恬寞以正邪者,则横犯不生,飞害自灭,可要道之旨者也。

《五符经》云:食气万岁,当有少容。

云牙

今释,云者,五方云气也。明此五气,柔软喻如百草萌牙。故言云牙。学人因此云牙填固藏府,其方繁碎,不可具书,事见本经。钞如后。

《灵宝玉诀经》云:元始五气,常以鸡呜上会灵宝玉山玄都上宫。阳光初明,散元始之晖,流灌诸天,其气运转如车之轮,上御九天之关,中固五帝灵山,下注学士五牙之根。上宫众圣大智真人皆以其时食其晖,仰咽其精,与天相承,致得无穷。

道言:导引餐牙之法,常以八节之日各依其方入室,存思五老形像。咒说毕,各随方导引,服诸天气,行之八年,仙官到房,玉女侍卫,身生光明,照映十方,出入游行,五帝稽首,三界司迎。

《二十四生图经》云:上有不死气,殖牙练五仙。玉芝玄中澳,体洁自生熏。精思高灵降,交游上帝君。

服黄气

《太清元君中经》云:神仙图曰:上圣食黄,贤者食元。食黄之道,上念中极乃脾上黄人形长三寸,两手中亦各有一黄人黄气上升,即见其神,徐言咒曰:

黄常子、黄常子,黄庭真人在於已。为某取五色丹芝草诸可饮食者,急咽之三五而止,即饱矣,肥泽延年。

《老君观夫太清中经》云:《神仙经》曰:常念脾中黄气上升至口中,咽之三五而止,则饱矣。可以辟谷,坐在立亡。师曰:常思脾中有大日,日中有黄金匮,匮中有书,封之以黄金之印,印广纵三寸,字曰:威嬉。精而思之,穷则目出,兆能见而读之,心开目明,则得神仙矣。常念胃黄田中正,白如凝脂,中有黄气填满,上至口中,咽之即饱矣。师曰:胃黄田者,太仓也。诸神皆来就太仓中食饮,中有黄金灶釜甑。玉女玉童主使令,故呼之曰:黄常子是也。致行厨矣。

服王气

《老君胎中经》云:自然绝谷之道,长生延年。春承牙精,夏承月灵,秋尊明露,冬受玄精,回岁一浃三百六十,四九转移十二而讫。从其方面,五色有别周而复始,道毕矣。绝谷之法,计饱饭不过十二食,日减一餐讫,十一日减十一餐,余有一餐,分半减之,讫十八日尽矣。肠中虽空,故有谷气,正坐随王所在,舒手持气,仰头引气,仰头咽之,安徐细意,导气下入胃管,腹中立鸣。凡九上九下,腹因大饱,定心勿躁,即真气不导,邪气中入即不佳矣。十二日形体轻便,十八日道小成,二十七日道中成,三十六日道大成,八十一日头面有光,百二十日其道备矣。元气大定,仍是真人也。

《太上八素真经》云:常当清丽烧香,入室首南正卧,断隔人物,杜绝他想,临目闭气,叩齿二十四通,存一如法,仍见离在头上,坎在脐下,坤在左手中,巽在右手中,轧在左足下,艮在右足下,兑在左肋,震在右肋。八卦有象,象中有气,气中有神,神人光明,备列八方,口吐生气,因满虚空,分良久,火,夏则离王生土,秋则兑王生水,冬则坎王生木。四季乾坤,艮巽王也,其行者今依月回转。巽三月,坤六月,轧九月,艮十二月。咽八气法,以鼻取之,极气则已,微微咽之。春寅卯之月噏震气,三取三咽止;次饮离气,九取九咽止;次季噏巽气,四取四.咽止;次噏坤气,二取二咽止;次噏轧气,六取六咽止;次噏艮气,八取八咽止;次噏兑气,七取七咽止;次噏坎气,一取一咽止。都毕,叩齿三十六通,摩熨面耳项至四支五体,周匝小极。乃行之时,皆当清斋三时六时,礼拜启愿,缓急取中,适人所堪。

服六戊

服气法云:常以朝暮,先从甲子起,续甲子、乙丑、丙寅、丁卯、戊辰止,向辰以金梁叩玉瑛,修华池,续醴泉,以唇檗剥丹池,取灵液漱之,周旋至三而一咽,其五咽止。更续甲戌、乙亥、丙子、丁丑、戊寅止,向寅饮食如初一法,下竟六甲,凡三十咽。咽其精华,所谓饮食三五之法要也。金梁者,舌也。玉瑛者,齿也。醴泉、丹池、灵液,皆口中唾也。

服三光

《空洞灵章经》云:朝餐五灵气,夕噏三晨光。

《二十四生图经》云:大道妙无像,运气凝高真。结空自然生,震化表二神。朝引五星精,中噏日中津,夕食黄月华,寝卧练五仙。变景随空化,倏欻立自然。

《五符经》云:食日之精,子必长生。缘以上天谒元先,常以月一日、三日、五日、七日、九日、十五日日出时至日中食之,先念心中有日,日中有玄盖,盖下有小童,故赤气遍身中身外九重,思气满头,从顶出上升天日,绕日九重。咒曰:

日君元阳,还归绛宫,与我合德,俱养小童。因思日精来下,入顶鼻孔中,咽之三九满心中,心中有三人,左即太一父也,右即玄光母也。中央即赤子小童也,坐金床玉榻,执玉盘玉杯,杯中玉英神酒,并天芝草,见在饮食之,仍不饥渴而长生矣。

食月之精,可以长生。缘之以上天,常以月十五日夜半时向月,再拜咒曰:

月君子光,还归丹田,与我合德,俱养小童。因思月光白气黄精来下,入鼻口中,咽之三七而止,月精托肾根长生矣。

食星之精,上升太清,常以日出、晡时、日中、夜半上念北极太皇星,咒曰:

皇天上帝,太上道君,曾孙小兆某甲好道,愿得长生,因念星精来下,在两眉间,流入鼻孔中,咽之三五,思气满心胆脾中,有道母主哺养赤子,即不饥长生矣。

丹品

《八素经》云:太上曰:仙人唯知飞丹召霜,煎炼云水,朱玉鲜金,九炉炎霄,勤苦极於营赡,伺俟足於劬劳,就有成者,不过升身上天,超跃玄洲耳。此故仙人而已,远可游於九宫之间也,则未有得真人之门户也。

《四极明科经》云:金液丹经,九鼎神图,琅牙华丹,八石炼腴,智慧上药,上化丹方,四十六卷,并仙皇之秘事,藏於九疑之中,五百年一传。

丹名

《太上太真科经》云:仙方九品:一曰太和自然龙胎之醴,二曰玉胎琼液之膏,三曰飞丹紫华流精,四曰朱光云碧之腴,五曰九泉虹华神丹,六曰太清金液之华,七曰九转霜雪之丹,八曰九鼎云英,九曰云光。水石流飞龙虎玉胎飞丹上药也,朱光九泉太清中品也,九转九鼎云光下品也。

《九真中经》云: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绛生神丹,或名八景丹,或名四蕊紫华,或名太微.紫玉瑛,或名五珠华丹,或名绛生晨华,或名三华上丹,或名太上飞刚,或名九晨上丹,凡八名也。

《真人流珠九转神仙九丹经》云:真人日服九丹,令人神仙度世,长生久视,长服之寿万世。九丹者,九道也,九方也,治之各自有道,治九丹凡一法也。第一之丹名华丹,第二之丹名神符丹,第三之丹名神丹,第四之丹名还丹,第五之丹名饵丹,第六之丹名宜丹,第七之丹名深丹,第八之丹名伏丹,第九之丹名寒丹也。

《上清三天君列纪经》云:中黄八道金书紫文九转霜雪琅讦华丹、还白玉酒金液、流精玉林结华日月之水,皆白日飞仙登天之道也,皆出白帝君所藏於瑶台,非有真录,不得其法。

《大洞玉经注诀》云:琅讦郁华,七阳日婴,九琳之液,八琼之精,四蕊紫浆,五珠绛生,三华飞刚,双珠月明,兰腴金,甘露玉瓶,青建弱罗,漂芝流灵,神渠丹散,玄柯连萦,琅玕朝结,西皇素盈,可以冲跃朱霄,飞虚玉清,呼而吸之,以至冥灵,漱而变之,以帝庭。

《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》云:洞阳宫内有流火庭,其中有炎光八炼自然玄丹。

《太上丹简墨灵经》云:修飞仙腾超之道,当授神丹三十六水金液之术,太清丹经。

《灵宝真一自然经诀》云:夫真舍利是金液之凝精,还丹之变化。

《太元真人茅君内传》云:茅君各赐其二弟九转还丹一剂,并神方一首,各拜而服之,仙道成矣。

道典论卷之四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