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圈
当前位置:大道家园国学网>周易基础 >太极

太极生二仪,“阴阳”与道之根本

佚名 著 2024-07-05

“道气通生万物”是杜光庭的宇宙生成观的大前提。这前提的根据就在于老子所言的“有物混成”和“先天地生”,杜光庭说:“道之起也,无宗无祖,无名无形,冲而用之,渐彰于有。

太极生二仪,其初也,示若无状之状,无象之象,无物之物,无名之名,天地未立,阴阳未分,清浊未判,混沌圆通,含众象于内而未明,藏万化于中而未布。”。“道”之起初,虽然把万状、万象、万物、万名、天地、阴阳、清浊等众象万化混沌图通地含藏于其内、中,仅仅未明、未布而已,故他又说:“有物者,无中之有,恍惚之物也。混成者,天地未分谓之混沌,天包于地,混混无端,天地浮载于水中,积聚于气内,谓曰混元以其道气化生,分布形兆,乃为天地,而道气在天地之前,天地生道气之后”“其道广博,包裹天地,贯穿万物”杜光庭认为,道体“含众象于内而未明,藏万化于中而未布”。在杜光庭之前,李荣曾提出了“虚无罗于有象”的观点。李荣先提出以超乎有无之外,又能囊括有无二端的“虚”来说明“道”:“道者,虚极之理也。夫论虚极之理,不可以有无”。李荣所说的“虚极之道”与贵无、崇有二说的差别,在于他将万象万有或凿然彭著的事理组含于虚极之中,在这个意义上取得有和无的同一,所以说“虚无罗于有象”。。在李荣看来,包罗万象的道,是“有无非常”、“存亡不定”的,亦是“虚”的。,与此相似,杜光庭以虚无为道体,道体是“无宗无祖”、“无名无形”、“无状之状”、“无象之象”、“无物之物”、“无名之名”,但虚无的道体却含藏众象万化于内,只是还没显现出来的。杜光庭把含藏于内而未布的道体谓之为“混沌圆通”。

那么,“混沌圆通”的道如何生出其自身含藏的众象万化的呢?杜光庭引《九天经》说:“天地未有而有道气,谓之玄元始,三气而生三清,三清各生三气,合为九气而成九天。自此而分方有圆清方浊之别,阳日阴月之异,三才于是乎生焉,万类于是乎立焉。”意思是,“道气”为玄元始“三气”,三气生“三清”,三清生“九天”,自九天分有“圆方”、“清浊”、“阴阳”、“日月”而生立“三才”、“万类”,即“道气”-“三气”-“三清”,“九天”-“阴阳”-“三才”、“万物”。杜光庭以“三气九天说”为基,阐明自己的宇宙生化过程,他说:

道以无形无名,不无不有,自然妙化,而生乎一。”二一者,即前始气为天也,一生二者,即玄气为地也。二生三者,即元气为人也。

始、玄、元指“三气”,《云岌七签》云:“上气日始,中气曰元,下气曰玄。”,天、地、人指“三才”,是上天、中人、下地,并且,《云复七签》云:“三气变生三才。’,因此,杜光庭把老子所言的“道生一”说中的“一”、“二”、“三”解释为“始气为天”、“玄气为地”、“元气为人”。换言之,道气化为三气,三气化为三才,三才生化万物。

然而,杜光庭认为,这种“气”的运动变化是以“阴阳”“清浊”(动力、动因)等二仪的相交相感为基,他说:所以冲和妙气生化二仪,凝阴阳之华,成清浊之体,然后人伦毕备,品物无遗,四存调平,五行运象。若交感而顺,则物保其常,或否塞而逆,则物催其患。

“冲和妙气”即“道气”生化“二仪”而凝成“阴阳”、“清浊”之体,然后才有人伦、品物、四时、五行等万物万象。若“二仪”的交感顺则万物保其常,相反,若逆则万物催其患,故杜光庭引《周易》说:气周易》乾下坤上为泰,天地交而万物通也,上下交而其志同也,内阳而外阴,内健而外顺,内君子而外小人,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。故阳气在上而下感于阴,坤为阴也‘阴气在下而上感于阳,二气交感而生万物,是则孤阴孤阳,不能生化,其或反此则坤自居下,乾自居上,二气不交,天地隔塞,在易为否,天地不交,而万物不通,上下不交,而天下无邦,亦不能生化。如此看来,就生化过程而言,“二仪”是夭地万物的生长变化之根本因素,杜光庭说:

万物之生也,道气生之,阴阳气长养之。一昼一夜,一阴一阳,更相递代,养育万物。其大也,阴为寒,阳为署;其细也,阳为明,阴为晦。以寒署明晦昼夜,长育万物,各成其形,非妙道冲和之气,无以生也。虽有寒署而无道气者亦姐落失。二气更为内外,故万物负之抱之,不可离爽。人之生也,道以元一之气降之为精为神,天以太阳之气付之为动为息,地以纯阴之气案之为形为质。

万物是道气所生的,阴阳二气所长养的。“阴阳气养之”指昼夜、阴阳更相递代而养育万物。就其大而言,阴阳成为“寒暑”;就其小而言,阴阳成为“明晦”。“阴阳”以寒暑、明晦、昼夜长育万物,而万物以此各成其形,故阴阳二气更为万物之内外,万物不可离阴阳。但是,万物是非妙道冲和之气无以生的,就是说,若有“阴阳”(寒署)二气反而无“道气”,万物就殂落,故杜光庭说:“人之生也,道以元一之气降之为精为神,天以太阳之气付之为动为息,地以纯阴之气察之为形为质。”如此,在万物之生化过程中,“道气”和“阴阳”二气是缺一不可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