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黄帝内经》分《灵枢》、《素问》两部分,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,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。《黄帝内经》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,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“阴阳五行学说”、“脉象学说”、“藏象学说”、“经络···
《周易参同契》。东汉魏伯阳著。简称《参同契》,道家养生经典。全书指导炼外丹,以乾坤为鼎器,以阴阳为堤防,以水火为化机,以五行为辅助,以玄精为丹基等等,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,为道家最早的系统论述养生的经···
《文始真经》乃文始真人尹喜所著经书,又名《文始经》《关令子》,《关尹子》。以独特的视角将“道”的广阔无边的玄意天地展示在世人面前。所谓“文始”,可以理解为文明之始。因为他接受了老子的教诲,从而开发智慧,修···
《黄帝四经》又称《黄帝书》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,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,当时称《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》,后经专家鉴定,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《黄帝四经》。《汉书.艺文志》曾经著录此书,为中国战国时代的哲理典籍,···
《通玄真经》即《文子》。唐玄宗崇道,於天宝元年(742)封文子为「通玄真人」,尊称其书为《通玄真经》。刘向《七略》存《文子》九篇,《汉书。艺文志》录九卷。梁阮孝绪《七录》作十卷,《隋书。经籍志》和《新唐书···
《阴符经》全称《黄帝阴符经》或《轩辕黄帝阴符经》,也称《黄帝天机经》与《混元阳符经》相配,论涉养生要旨、气功、房中等方面。关于成书有人说黄帝,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,近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于南北朝。 作为···
《黄帝内经》,从远古时代一直到今,而三十七卷的《黄帝外经》,则可能永远失传了。但是,关于它的民间传说,还是相当丰富和十分有趣的了。现在所传的《黄帝外经》原称《外经微言》,为明陈士铎所传,所述内容带有浓重的···
《太上老君中经》二卷,汉佚名撰。本书依次叙述了五十五位神仙的阶位、神抵和名讳详述道教存思服气之法。存想天地人身的一切诸神,也兼及内视、辟谷、按摩,服食、符篆、医药等方术。收入《道藏》第839册。《云笈七签···
《高上玉皇心印妙经》,也称《无上玉皇心印妙经》,简称《玉皇心印经》或《心印经》。《玉皇心印经》是道士每日功课必诵经典,是修道之径路,是“命功”修炼功法。按照经中所讲悉心做去,小则有益身心,大则证道登真。诵···
《紫清指玄集》乃丹术著作,作者为宋朝人白玉蟾。内容有玄关显秘论、修辨惑论、性命日月论、谷神不死论、阴阳升降论、金液还丹赋、学道自勉文、东楼小参文、冬至小参文、丹语法语、题张紫阳薛紫贤二真人像、谢陈仙师寄书···
《乐育堂语录》是一部道家内丹学经典著述,作者是黄裳,字元吉先生生卒不详,江西省丰城人。光绪年间(前后约十一年)曾在四川富顺县《乐育堂》讲过道,著有《乐育堂语录》、《道德讲义》(原名《道德经注释》,后为《道···
《太乙金华宗旨》是一部道家内丹典籍.它不用隐语阐述金丹大道修证的思路和技术而是着重论述玄理。书的全名为《吕祖先天一气太乙金华宗旨》, 为明清扶乩托名吕祖的乩坛所作。后因荣格《太乙金华宗旨》影响颇大因而也有···
《性命圭旨》,全名《性命双修万神圭旨》,作者不详,成书时间宋至明朝。分元、亨、利、贞四集。相传出於尹真人高弟之手。前有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(1615)新安震初子余永宁书《刻《性命圭旨》缘起》,其曰:&quo···
《太上感应篇》为道家经典,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,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。特别强调承负法则,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,是在东汉的《太平经》中。行善积德福庇子孙,作恶受罚殃及子孙。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···
道家咒语书。简称《神咒经》,记载了道君授予道士王纂的神咒。提供有图片版和文字版,二十卷。计有誓魔、遣鬼、缚鬼、杀鬼、禁鬼、斩鬼等品,并附有各种制鬼符箓。称“自今以去,道士转经行道之处,魔王不得挠之。”杜光···
《炁体源流》:米晶子著(张至顺道爷),『炁』化三清,『体』能载道,『源』乃先天道统,『流』为老君法脉,故曰《炁体源流》。作偈一首:“巽风吹到水面上,海底常送无油灯,千言万语难说尽,一字道破定南针。”本栏···
《行气玉佩铭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练气理论文物资料,此器为一杖首。青玉,有灰黑色晕斑。十二面棱柱体,高5.2厘米,宽3.4厘米。中空但未穿顶,用来套在杖上,顶部为圆形平面,一面下部有一孔与内腹相通,棱面经抛光··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