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圈
当前位置:大道家园国学网>周易基础 >三才

天、地、人——三才与孝道

佚名 著 2024-07-06

《易经》中许多地方都谈到“天地”,也就是宇宙与土地,易中的象,有许多东西,但天地是最大的,也就是‘法象莫大于天地’。

在天地中,日月也常提及,除天地外,还谈到人的作用,天地人称为三才,这里指的人,当然不象现在我们说的人民群众,而是指统治者头头,也就是儒家中常说的“圣人”,这自然是受到当时社会的限制,在宇宙和自然的变化中,圣人是起很大作用的。“是故天生神物,圣人则之;天地变化,圣人效之;天垂象,见吉凶,圣人象之”。

从这里可以看出,在《易经》中,无论是神物、天地、象图的变化,都和圣人有关。孔子在回答学生有关《易经》时曾提到:“圣人立象以尽意,设卦以尽情,系辞焉以尽其言,变而通之以尽利,鼓之舞之以尽神。”在孔子看来,圣人具有极大的能量。通俗地说,圣人立象,即阴阳、前者代表阳,后者代表阴;代表多种的事物,不受语言的限制,可以“尽意”,如果把各种卦集中起来,真伪就可以区别开来。系辞可以表达多种观点。变,是指爻本中的吉凶,可以避凶趋吉一鼓之舞之以尽神,这里的“神”是指蓍,即以这种草来占卜。

在天地人中,《易经》中人的作用写得很透,这是很宝贵的,圣人能够看到整个宇宙的变化,叫“见天下之功”,“观其会通”。

《易经》中谈到人与易的关系,从多层次来说明。卦是“极天下之瞔,辞是“鼓天下之动者”,变是“化而裁之”,通是“推而行之,人是“神而明之”,等等。变通,是易的核心问题,是一种很重要的哲理。这些变化,神而明之,关键在于人,要学易,还要做到“默而成立,不言而信,存乎德行”。这种程度,就象练气功一样,可以说是‘神’了,得道了,这靠平时日积月累的修养。

三才,天、地、人,合称“三才”。《易·说卦》:“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;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。立人之道,日仁与义。兼三才而两之,故《易》六画而成卦。”又,《易·系辞》:“《易》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,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,兼三材(才)而两之。”本章说孝道是“天之经,地之义,民之行”,圣王能遵天地之道,顺人性人情,因此篇题拟为《三才章》。

曾子曰:“甚哉,孝之大也!"子曰:“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天地之经,而民是则之。则天之明,因地之利,以顺天下。是以其教不肃而成,其政不严而治。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,是故先之以博爱,而民莫遗其亲;陈之以德义,而民兴行。先之以敬让,而民不争;导之以礼乐,而民和睦;示之以好恶,而民知禁。《诗》云:‘赫赫师尹,民具尔瞻。’”

译文:

曾子说:“多么博大精深啊,孝道太伟大了!”孔子说:“孝道,犹如天有它的规律一样,日月星辰的更迭运行有着永恒不变的法则;犹如地有它的规律一样,山川期泽提供物产之利有着合乎道理的法则,孝道是人的一切品行中最根本的品行,是人民必须遵循的道德,人间水恒不变的法则。天地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律运动,人民以它们为典范实行孝道。效法天上的日月垦辰,遵循那不可变易的规律;凭藉地上的山川湖泽,获取帐以生存的便利,因势利导地治理天下。因此,对人民的教化,不需要采用严肃的手段就能获得成功;对人民的管理,不需要采用严厉的办法就能治理得好。先代的圣王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人民,所以亲自带头,实行博爱,于是,就没有人会遗弃自己的双亲;向人民讲述德义,于是,人民觉悟了,就会主动地起来实行德义,先代的圣王亲自带头,尊敬别人,谦恭让人,于是,人民就不会互相争斗抢夺。制定了礼仪和音乐。引导和教育人民,于是。人民就能和睦相处;向人民宜传什么是好的,什么是坏的,人民能够辨别好坏,就不会违犯禁令。《诗经》里说:‘威严显赫的太师尹氏啊,人民都在仰望着你啊!’”